大学英语重考课程攻略

摘要:随着学分制的实施,重修课程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大学英语重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具体分析,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重修课程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重考;大学英语教学

由于我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取得专业要求的学分才能毕业。笔者所在学校实行补考制度和重考制度并存的“双轨制”。即未通过课程期末考核但达到一定分数的课程将进行补考。 ,对于补考后仍不及格且在课程最终考核中未达到一定分数标准的课程,必须重修以获得该课程的学分。大学英语一直是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学生每学期都会重修课程。尽管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重修课程的设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

笔者于2007-2008学年担任大学英语(一)重修课程教师。班级缺勤率高达近50%。笔者做了初步调查,发现重修课程的出勤率普遍较低,很多班级的缺勤率达到40%-50%。如何改变英语重修课程的现状,提高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关键。

当前大学英语重修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情绪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任何学习的成功不能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学习者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策略、个性等)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人类愿意接触事物并努力参与相应活动的积极倾向。活动。兴趣也是学习者入门的指南,是情感的表现,促使动机的产生。当学习者感兴趣时,他们会对相关活动表现出积极的肯定情绪。” (6、P103)反之,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者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课堂学习时就会缺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参与课堂互动。

参加大学英语重修班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薄弱,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重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学分而不是提高英语水平。因此,对英语缺乏兴趣是高级课程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

2.学生学习压力太大

一些参加大学英语重修课程的学生需要在一个学期内重修几门课程,这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学业压力。白天专业和基础课的任务比较重,晚上还要应对各种重修课程。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常常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指导

大学扩招以来,大部分高校都面临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许多负责重修课程的老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他们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3。学习时间少,教学任务重

我校的重修课程只有12周的教学时间,且教学时间集中于每周,一次4节课。与正常教学周相比,教学时间短、时间密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4。学生群体参差不齐

在笔者负责教学的大学英语(一)班,英语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本课程更高的基础分而重修该课程。这些学生对这个科目不感兴趣。大学英语(1)成绩不理想,希望通过重修课程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中有一些是入学时进入速成班、开始学习大学英语(二)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语基础良好,学习认真。另一组是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和补考均未通过的学生(1)。他们英语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设计适合这两类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是很困难的。如果内容太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就无法理解课堂内容;如果内容太难,基础不好的学生就无法理解。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深层动力。动机分为表面动机和深层动机。表面动机通常与个人前途直接相关,动机来自外部;深层动机一般与学习者的个人前途和经济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学习动机来自于对英语语言或文化本身的兴趣”(1,P105)“具有深层动机的学生对外语学习感兴趣,对外语感兴趣。文化。潜在动机越强,使用目标语言的愿望就越强烈,因此成为母语者的可能性就越小。 ”(1,P109)也就是说,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兴趣越大,即深层动机越强,自觉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可能性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深层动力是外语教学的关键。

2。教育心理学家将英语学习的原因分为表面动机和深层动机。前者指物质刺激,如证书、文凭、高工资等;后者指非物质刺激,如兴趣、爱好等。潜在的动机来自于对语言本身的浓厚兴趣。如果你学英语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或通过四六级,就会显得“我要学”而不是“我要学”,你就会缺乏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语言本身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为了未来的生存和竞争。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让他们对英语本身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这种表层学习动机和深层学习动机的融合和补充,一定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成功的外语教学应该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目的语输入和交际练习的机会,并传授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课堂气氛往往会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投入,多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积极的语言肯定和表扬他们,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心,用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术大纲

目前英语重修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1)重复教学——将重修课程的大学英语教材重新讲解; (2)习题教学——课堂上训练大量习题,教学内容以习题讲解为主。这两种模型都有其固有的缺点。重复的教学会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无聊、难以集中注意力。练习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选择同等难度和不同难度的教材,将教材讲解与练习穿插,避免新鲜语言材料的重复,并定期通过穿插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利于学生的消化和理解的课堂知识。吸收。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语言样本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时间活动的材料。并注重思想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可接受性与前瞻性、语言模式与时代气息的关系。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修课程实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分级教学”是办学指导思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布置作业,并通过定期检查学习进度进行辅导。没有出席的要求。课堂内容的设计主要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最好在课前进行语言技能评估。根据考核结果,分析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安排相应的课后训练任务,定期考核课后训练的完成情况。 。采取课内和课后双管齐下的方式。对于不能按时主动完成课后训练的学生,老师也有权取消其考试资格。

5。实行师徒制度

实行辅导制度,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生学习指导。笔者发现,不少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有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提供课后指导和帮助,学生不仅能得到更充分的指导,而且辅导员的主动指导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年级参加大学英语重修课程的人并不多,辅导制度是帮助基础薄弱学生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方式。

通过重修课程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成功辅导,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英语水平,也有助于改善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因此,大学管理部门和每一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2]王振涛,何洪江.提高重修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唐建一,王宁.大学英语兴趣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 《创新教育》第二期,2008年。

[4]王丽梅.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及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第 1 期,2008 年。

[5]吴建清.策略训练: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6 期。

[6]姜丽霞,李禅,赵霞.论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