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工法范文10篇(全文)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异形柱;施工方法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人们更加注重居住条件的舒适程度,传统的框架结构在施工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及安全埋下相当大的隐患。异形柱结构正是在此时应运而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弊端。T形、L形或者十字形是异形柱常见的结构形状,如果想要更合理的利用室内空间,还可以根据室内设计的实际需要选择柱体的截面形状,因此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1 异形柱施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 异形柱施工方法的特点

在能够满足建筑的施工要求及刚度、承载力的前提下,按照设计布置要求与建筑使用功能选择适当截面的几何形状的柱子就是异形柱。异形柱的长度是无法确定的,可能相等,也有可能不相等,但是为了方便施工,应尽量选取长度不大相同的异形柱;若选择等肢异形柱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如达到这一要求有些困难,也要保证各个异形柱的肢高比不超过1.6。异形柱的各个肢高要在4mm内。同时各肢在厚度上的差别通常不超过50mm。各个构件在性能上如受力、变形。构造方法等存在相当大差别的原因是由异形柱的特点决定的,即截面肢的厚度较小。

相关人员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异形柱的结构设计及改进空间,或是空间布置的规划,这一点从异形柱的发展历程上就不难看出。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异形柱的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问题,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采取措施对结构模板进行加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及几何形状;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养护混凝土,规范混凝土浇筑工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到将异形柱施工工艺完整的呈现出来,保证施工安全及质量。

1.2 异形柱施工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本文当中,笔者主要探讨的是非抗震设计和可承受地震强度为6、7、8度的居民住宅的混凝土异形柱。

2 模板加工

2.1 模板的计算和设计

2.1.1 首先测量柱子的具体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板划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扭曲变数,便于进行模板制作,模板的每一节都具有高度要求,其高度的确定依据是各个部位的不同尺寸,同时在设计曲面模板与划分的过程中要做到采用水平缝与变化接缝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更好地处理施工部分产生的问题。

2.1.2 曲面模板的刚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在制作模板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由于柱子的自身体积较大且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充分地进行考量进行模板制作的基础上,采用宽度在100mm,肋是10mm,面板6mm厚的钢板,将其压成曲面,再按照上下幅度不超过300~350mm的间距均匀地将其做分块处理,同时为保证在周转时更方便的进行组合,要采用水平接缝及双排连接孔,交错的进行设置。

2.1.3 在模板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的便捷性,同时设计的方法还要能够有利于模板的拆卸,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接缝的设计应该尽量设计成倾斜式的接缝,这样就会给模板的取出提供方便。

2.1.4 在完成了模板的制作以后,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模板的试组装,这样做是为了能够使其在不受外力的影响下使其符合设计的需要。

2.2 模板的组装与加固

在模板安装之前必须要进行模板定位,校核60m圆周轴线、30b角轴线和形钢柱的位置和垂直度。在定位好了之后才能够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保证模板内侧的清洁,按下列步骤进行模板的组装:

2.2.1 在进行模板异形柱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清水混凝土。

2.2.2 在进行模板组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包括给模板进行打蜡,对模板表面存在的一些铁锈进行及时的去除,光亮程度不是很好的部分还要进行适当的抛光处理。

2.2.3 考虑到该异形柱模板的特性,在进行模板的拼装组合的时候容易将产生的误差累计。因此,为了保证模板安装的质量,在进行最先的模板拼装时,预先用钢管按独立柱加固方法进行对中、吊直校正加固,先组装弧形门洞口内侧即60m半径轴线上的模形门洞口外侧模板;最后组装燕尾处模板。

3 质量控制措施

3.1 钢筋工程

钢筋的形式、数量、尺寸、规格、锚固长度、间距、接头位置和长度一定要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来施工。当钢筋接头采用连接的方式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焊接时,接头的质量及类型必须要满足当前行业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并且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件。

3.2 模板工程

影响模板及其支架设计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供应、基土的类别、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及结构形式等,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的影响因素,其后还要根据实际要求,在刚度、承载力与稳定性等方面做到满足要求。采用双面胶条或透明胶带在模板安装完成后将板缝粘贴严实,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模板拼缝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清理掉模板内的杂物,保持干净整洁。

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求

4.1 混凝土的振捣工艺要求

砼振捣结束的时间应以砼表面呈现水泥浆和不再沉落为宜。只有在钢筋、预埋管件等经过监理、业主、设计单位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用水进行冲刷;要检查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的各部位尺寸和位置等。砼浇筑结束后,应在12h内进行浇水养护,每天应在早晚各进行一次,夏季施工时应增加浇水次数,进行养护期应不低于7d。

4.2 分项浇筑施工方案

柱子砼分层浇筑时应根据工程柱子高度进行浇筑,应采用柱顶直接下料浇筑,然后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应不大于50cm。框架柱应进行错花浇筑,严格禁止从一边向另一边浇筑,要防止施工荷载使模板整体发生移位。在进行砼浇筑过程中,杜绝随便挪动钢筋,要由专人加强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以及位置准确性的检查。柱的施工缝应按层进行留置在主梁下面;楼面梁板浇筑正常的情况下应不留施工缝,应进行屋面砼浇筑时不留施工缝。梁单独进行浇筑时,应确保施工缝留置在板底下20~30mm处。

结束语

建筑市场的需求量正向着广阔的空间发展,为异形柱的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异形柱施工工艺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的环节与一般施工工艺相比更加复杂,无论何种环节对施工质量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应严格加以控制,所以一定要保证施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只有这么做才能有效的改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楚荣.异形柱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

[2]唐冰,张萌,刘昕昕.清水混凝土柱异型钢模板应用[J].建筑技术,2011(2).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异形柱;施工方法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同时人们对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框架结构施工中还是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对于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异形柱结构就可以很好的将这些弊端进行有效的解决,这种结构的形状可以是T形或者是L形或者是十字形,所以也可以很好的根据室内设计的需要来进行截面形状的选择,能够有效的利用室内的空间,所以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1、异形柱施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异形柱施工方法的特点

异形柱就是指在能够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按照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的柱子。异形柱各个肢高都不能大于4mm,异形柱的长度是不能确定的,也就是说,长度上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但是为了能够为施工提供更大的便利,尽量应该选择长度不是非常相同的异形柱,如果要提高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应该选择等长的异形柱,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也要保证异形柱肢高的比值不超过1.6,同时各个肢在厚度上的差别一般不能超过50mm,异形柱的特点就是截面肢的厚度不是很大,所以也就导致了各个构件之间在性能上有非常大的差别。

从异形柱结构的发展历程上来看,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的是异形柱的相关结构的设计和改进以及在空间布置的规划上,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结构的模板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加固,同时还要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规范性,还要对混凝土进行及时的养护,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过对这些施工环节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质量。

1.2异形柱施工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本文当中,笔者主要探讨的是非抗震设计和可承受地震强度为6、7、8度的居民住宅的混凝土异形柱。

2、模板加工

2.1模板的计算和设计

(1)在模板划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柱子的具体高度来进行,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扭曲变数,给模板的制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模板的每一节都是有高度要求的,这一特定的高度是依照各个部位的尺寸来确定,同时在曲面模板的设计和划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使用水平缝和变化接缝相互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更好的对施工部分进行有效的处理。

(2)保证曲面模板的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制作模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同时由于柱子本身体积大和自身的特性,在充分考虑到模板制作的基础上,采用宽为100mm,肋为10mm,面板为6mm钢板冷压成曲面,然后按照间距300~350mm左右,均匀进行分块。水平接缝为了保证周转时组合比较方便,采用双排连接孔,错开设置。

(3)在模板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的便捷性同时设计的方法还要能够有利于模板的拆卸,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接缝的设计应该尽量设计成倾斜式的接缝,这样就会给模板的取出提供方便。

(4)在完成了模板的制作以后,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模板的试组装,这样做是为了能够使其在不受外力的影响下能够使其符合设计的需要。

2.2模板的组装与加固

在模板安装之前必须要进行模板定位,校核60m圆周轴线、30b角轴线和形钢柱的位置和垂直度。在定位好了之后才能够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保证模板内侧的清洁,按下列步骤进行模板的组装:

(1)在进行模板异形柱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清水混凝土。

(2)在进行模板组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包括给模板进行打蜡,对模板表面存在的一些铁锈进行及时的去除,非光亮程度不是很好的部分还要进行适当的抛光处理。

(3)考虑到该异形柱模板的特性,在进行模板的拼装组合的时候容易将产生的误差累计。因此为了保证模板安装的质量,在进行最先的模板拼装时,先用钢管按独立柱加固方法进行对中、吊直校正加固,先组装弧形门洞口内侧即60m半径轴线上的模形门洞口外侧模板;最后组装燕尾处模板。

3、质量控制措施

3.1钢筋工程

钢筋的形式、数量、尺寸、规格、锚固长度、间距、接头位置和长度一定要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来施工。当钢筋接头采用连接的方式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焊接时,接头的质量及类必须要满足当前行业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并且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件。

3.2模板工程

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供应、荷载大小、结构形式、基土类别、施工设备等,模板及其支架在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本身还必须在刚度、稳定性以及承载力上面满足要求,必须要满足实际要求。模板安装后胶带的使用应该采用双面胶条或者透明胶带粘贴板缝,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拼缝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最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要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掉。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求

4.1混凝土的振捣工艺要求

砼振捣结束的时间应以砼表面呈现水泥浆和不再沉落为宜。只有在钢筋、预埋管件等经过监理、业主、设计单位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用水进行冲刷;要检查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的各部位尺寸和位置等。砼浇筑结束后,应在12h内进行浇水养护,每天应在早晚各进行一次,夏季施工时应增加浇水次数,进行养护期应不低于7d。

4.2分项浇筑施工方案

柱子砼分层浇筑时应根据工程柱子高度进行浇筑,应采用柱顶直接下料浇筑,然后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应不大于50cm。框架柱应进行错花浇筑,严格禁止从一边向另一边浇筑,要防止施工荷载使模板整体发生移位。在进行砼浇筑过程中,杜绝随便挪动钢筋,要由专人加强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以及位置准确性的检查。柱的施工缝应按层进行留置在主梁下面;楼面梁板浇筑正常的情况下应不留施工缝,应进行屋面砼浇筑时不留施工缝。梁单独进行浇筑时,应确保施工缝留置在板底下20~30mm处。

5、结语

异形柱施工是建筑施工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施工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环节相对也是比较多的,这些环节对于异形柱的施工质量都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楚荣.异型柱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2)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TRD工法、设备、工艺创新、建筑施工、应用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ow to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s the center,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ensure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and cut down engineer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thi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ers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key. In the market continuously variable fresh, process improvements, effec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n let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in safety, quality, time limit that also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cost, schedu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QuanNengHua improve. TRD methods for water soil wall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Keywords: TRD methods, equip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围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传统水泥土搅拌桩工法还存在一些缺点,影响和制约了其应用,难以适应地下空间开发对水泥土搅拌连续墙“深、快、强”的要求,引进开发更加高效的水泥土搅拌桩(墙)施工新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TRD工法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建设行业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十五”计划和15年规划》将TRD工法列为地下工程机械的开发重点和主要工作任务。TRD工法具有:施工深度大、适应地层广、施工能力强、成墙品质好等独特的优点,因此对于TRD工法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必将最大限度的满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水泥土搅拌桩(墙)要满足“深、快、强”的发展需要,填补了传统工艺的空间和不足,同时丰富了复合地基理论,推动软土地基处理的发展,大大提高我国软土工程研究的水平。

【正文】

2、TRD工法技术

TRD工法(Trench 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 method)是由日本神户制钢所1993年开发的一种利用锯链式切割箱,连续施工等厚水泥土搅拌连续墙施工技术。TRD工法不仅可以适用于N值在100击以内的软、硬质土层,还可以在粒径小于100mm的软砾石层和qu≤5MPa的软岩中施工,地层适应性强。

TRD工法除了具有施工深度大、适应地层广、施工能力强、成墙品质好等独特的优点外,它还具有主机重心低、稳定性好,高精度,墙体等厚,连续造壁,噪音、振动小等特点。TRD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传统的垂直轴螺旋钻杆水平分层搅拌改变为水平轴锯链式切割箱沿墙深垂直整体搅拌。动力箱液压马达驱动锯链式切割箱,分段连接钻至预定深度,水平横向挖掘推进,同时在切割箱底部注入挖掘液或固化液,使其与原位土体强制混合搅拌,形成的水泥土搅拌连续墙,也可插入型钢以增加地连墙的刚度和强度,构筑成高品质、等厚度复合挡土截水结构。右图为TRD-Ⅲ型机械图。

TRD工法的应用范围包括,基坑工程中: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排桩复合围护结构中的截水帷幕,自立式重力坝体,基坑(地基)加固;垃圾填埋场插入PC板防污染扩散墙,防止滑坡的挡土墙,江河堤坝防止管涌用作斜向调控护岸的防渗墙,日本也有在TRD工法墙体内插入NS-BOX钢箱作为地下室主体结外墙的应用实例。

3、施工工艺

TRD工法施工工艺包括:切割箱自行打入挖掘工序,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建造工序,切割箱拔除分解工序。TRD工法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建造工序有3循环和1循环的施工方式。3循环的施工顺序(先行挖掘、回撤挖掘、成墙搅拌):链锯式切割箱首先注入挖掘液,先行挖掘一段事先设定的距离,然后回撤挖掘至原位,再注入固化液连续向前推进搅拌成墙,一般使用在深墙、卵砾石层或有地下障碍物的工况;1循环的施工顺序,一开始切割箱就注入固化液向前推进挖掘、搅拌成墙。使用3循环或1循环的判断依据是能否确保切割箱横行速度达到1.7m/h。3循环的施工流程图示如下:

4、施工要点

施工前需要充分了解工程的目的、规模、工期、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现场条件、环境保护、安全、经济性等,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有关材料、机器设备、人员等配置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试成墙,以确定各项技术参数、成墙工艺和步骤。要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障、修筑施工便道,铺设钢板测量放线定位,特别是对施工便道的确认,必要时对施工便道地基进行加固,以确保履带桩机推进的安全和成墙的垂直度。

TRD工法进行切割箱自行打入挖掘工序时,在确保垂直精度的同时,将挖掘液的注入量控制到最小,使混合泥浆处于高浓度、高粘度状态,以便应对急剧的地层变化;部分易坍塌砂层,切割箱先行退避养生挖掘,施工时应注入或掺入膨润土。TRD工法浆液管理,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对TF值(流动度)的监控和调整,对于确保墙体质量、生产效率,防止事故举足轻重。TRD工法通过安装在切割箱内部的多段式测斜仪,可进行墙体的垂直度控制,通常可确保1/250以内的精度。TRD施工墙体的直线度由激光经纬仪控制,允许偏差±2.5cm。

TRD工法水泥土搅拌连续墙施工,必须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在市电供给不正常的情况下,一旦停电可及时恢复供浆、压气、正常搅拌作业,避免延误时间造成埋钻事故。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特别是在硬质地层作业,钻具磨耗大,要准备各类备件,及时更换、镶补,确保正常施工。切割箱刀排、刀具的排列及数量应根据地层情况进行优选和组合。

5、质量控制

进场水泥必须资料齐全并进行验收,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过期水泥、受潮水泥,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浆液的水灰比及水泥掺入量。

施工前对TRD桩机、注浆泵等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设备由专人负责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基本质量标准:

6、结语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valu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 method that combining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value to study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its core idea is an organized creative activity that taking the lowest cost to achieve the necessary functions and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function. The ultimate aim is to improve product value.

关键词:价值施工;原理;程序;评价

Key words: value construction;principle;procedures;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54-01

0引言

价值施工法是一种新兴的控制方法,它是将技术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研究生产和管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以最低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并注重提高其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1价值施工的基本概念

价值施工中的“价值”是指评价某一对象所具备的功能与实现它的耗费相比合理程度的尺度。价值施工中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产品的价值高低表明产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程度。

2价值施工的基本原理

根据价值施工的定义,我们可把价值施工的基本原理归结为以下三方面:①价值施工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即实现其应具备的必要功能。这里的成本是指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既包括产品研制成本和生产后的储存、流通、销售的各种费用,还包括整个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和残值。②价值施工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在项目设计时,要在对产品或作业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产品或作业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在项目施工时,在对施工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施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价值施工将确保功能和降低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以便创造出总体价值最高的产品。③价值施工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为提高产品价值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制造、采购和销售等环节,为此必须集中人才,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各方面、各环节人员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在项目施工中,应把价值施工活动同质量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3价值施工的工作程序

价值施工活动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我国价值施工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价值施工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①对象的选择:选择价值施工对象时一般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优选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上迫切要求改进的主要产品,或是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二是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大的产品或项目。②组建价值工作小组:价值施工小组的建立,要根据选定的对象来组织,也可在班中组织,还可上下结合起来组织。③制定价值施工工作计划:价值施工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预期目标、小组成员及分工、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等。

3.2 分析阶段①功能系统分析。功能系统分析是价值施工活动的中心环节。具有明确用户的功能要求、转向对功能的研究、可靠实现必要的功能三个方面。功能系统分析中的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计量,紧密衔接,有机结合。②功能评价。功能评价包括研究对象的价值评价和成本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价值评价着重计算、分析、研究对象的成本与功能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平衡,评价功能价值的高低,评定需要改进的具体对象。功能价值的一般计算公式与对象选择价值的基本计算公式相同。Vi=Fi/Ci 式中:Fi为对象的功能评价值;Ci为对象i功能的目前成本;Vi为对象的价值系数。成本评价是计算对象的目前成本和成本目标,分析、测算成本降低期望值,排列改进对象的优先顺序。成本评价的计算公式如下:C=C-C1

式中:C1为对象的成本目标;C为对象的目标成本;C为成本降低期望值。通过计算和分析对象的价值V,可以分析成本功能的合理匹配程度。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功能的价值系数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①V1。说明该分部施工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即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此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分配可能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3.3 综合评价阶段①确定改进范围。价值施工对象经过以上各个步骤,特别是完成功能评价之后,得到其价值的大小,就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范围。确定对象改进范围的原则有以下两个:a.F/C值低的功能区域。计算出来的V

3.4 活动成果的验收和总结企业开展价值施工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价值,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价值活动成果的总结,就是将改进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原设计进行比较,以考查方案所取得的综合效益。价值施工活动评价工作是保证质量、性能的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成本节约率=[(改进前成本一改进后成本)/改进前成本]x100%;全年节约额=(改进前成本一改进后成本)x全年产量一活动成本;投资效率=全年节约额/价值施工年活动成本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5篇

一、两者之间的区别

1.定义内涵不同

施工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标准是依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对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构配件等,进行加工、装配、制造的方法,以及有关技术质量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验收规范要求。

2.内容要求不同

施工工法内容一般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工程实例等11部分。施工工艺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产品保护、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质量记录等9部分。

3.表现特性不同

施工工法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性,施工工法中的关键技术可以申报专利、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施工工艺标准只注重施工方法合理,制作成本较低,性能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即可,其规范性、统一性、标准性比较突出。

4.分类层次不同

施工工法可划分为三个级别:企业级工法、省(部)级工法和部级工法。施工工艺标准划分为二个级别:企业级、地方级。

5.技术水平不同

施工工法是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技术先进,侧重于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最终达到质量验收标准要求即可。6.经济效益不同施工工法必须有3项工程的经济效益证明才能申报批准,且施工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证明其节能、节材、绿色环保。施工工艺标准没有工程经济效益证明的要求,但施工工艺标准原则上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7.有效时间不同

施工工法的有效期为8年,到期后,原来申报的企业应优先进行工法版本升级。施工工艺标准的版权应是长期的,在使用过程中若有变化,可以及时申请批准进行改版更新。

8.应用性不同

施工工法应用实例至少为3项工程,也就是说施工工法是经过反复工程实践证明其实用、科学、先进。施工工艺标准只是对某项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和统一要求,实际工程中也不一定应用过,有的施工工艺标准也可能被反复应用过多次或多项工程。

9.所有权不同

施工工法为申报批准的企业所有,企业可以单独申报,也可以是没有隶属关系的两家企业联合申报。在施工工法的有效期内,其他施工企业不得有类似内容的工法申报,并且施工工法要逐级申报,特级施工企业至少应有3项以上的部级工法。施工工艺标准为编制施工企业所有,可以几家企业、设计、科研单位联合编制,也可申报批准为地方性标准。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建筑施工工法与施工工艺标准之间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施工技术,它们都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标准,是企业宝贵的技术财富,大多数施工工法是在施工工艺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创新形成的。施工工法和施工工艺标准都是施工企业形成的自有知识产权,施工工艺标准有力地促使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标准化,施工工法是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经验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是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将形成企业核心技术,有力地促进建筑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推进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现状;施工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化;绿色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工业建筑的施工技术也逐渐变得更加先进、科学和环保。但是,和很多国外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业建筑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推动整个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对施工技术的展望和趋势分析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引。

1.几种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建筑工程静压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静压桩基础是一种主要的桩基础,目前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比较广泛。这种施工法主要是通过静力压桩机械设备的自身重要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作用力,并通过液压系统在桩顶或桩柱身上施加压力,以此将柱压入地层中的沉桩工艺。沉桩工艺和别的施工工艺有着很大差别,具体来说,静压桩施工法有以下优点。

(1)采用静压桩施工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节省工程成本。和其他桩型施工不同,静压桩施工能够昼夜不停地连续工作,这种不间断施工可以有效地缩短工程的建设工期,降低工程的资金消耗。同时,这种桩型具有先进的技术基础,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土方工程填埋等工作,有效地节约了劳动力,减少了施工中的人工费用。此外,这种桩型施工的劳动强度较低,机械操作简单,工程量也没有其他桩型艰巨繁杂。因此,可以很好地节省工程成本,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2)静压桩施工法可以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静压沉桩的施工工艺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不会造成施工现场的杂乱无序和污染。静压桩设备的预应力管桩等都是在工厂完成组装的,所以施工现场只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械压桩设备,不会出现“东一片,西一片”的乱摆乱放现象,可以极大地保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同时,静压沉桩采用机械设备完成压桩,整个过程便捷迅速,不会造成现场污染,有利于构建文明施工现场。

(3)静压桩施工法可以有效避免噪声的产生。在生产时,不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噪声,不会造成施工扰民,也不会引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静压桩施工法和其他桩型施工不同,施工时无振动,不会因“动静太大”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会因“共振”引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倒塌等事故。

同时,静压桩施工法还存在一些缺点,静压桩施工法对施工地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如果地基承载力过低,在压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地基塌陷等现象,将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特别是对于施工中新填入地基、淤泥土地基以及被雨水冲刷或被地表积水浸泡过的地基,更容易造成机械压桩设备陷入泥土中,无法正常工作。静压桩施工法还会影响地下管理,如果施工失误可能会损坏埋藏于地下的各路管线,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日常使用造成不便。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技术几乎贯穿建筑工程施工的始终,这是因为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随着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满足强度大、耐用性高的要求。近几年,混凝土技术也有了突破和进步,主要表现在高性能混凝土等材料的应用。这有效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显著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混凝土支模技术也开始被建筑工程采用,包括水平模板、竖向模板等支模技术,并表现出了刚度高、承载力强的优势。

1.3 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钢结构施工技术具有其他建筑结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其结构性能好、抗震效果佳、工程的整体造价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钢结构的有效空间大。这主要是由于钢结构的抗压能力强,跟其他结构相比,在同等压力的条件下,采用钢结构可缩小截面,从而使得能够有效利用的空间增大。

(2)钢结构自重轻。当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遇到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整个建筑的反应也较小,可以起到较好的抗震作用。

(3)钢结构具有绿色、节能的环保功能。钢结构施工材料可以实现钢材的再生利用,此外,相对其他建筑结构,钢结构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

(4)利用钢结构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会大大缩短施工周期。钢结构建筑和其他建筑结构的施工相比,无需搭设太多的脚手架;它一般在厂制作后可以直接用于现场安装,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再加工。

1.4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关注。建筑防水技术的核心就是选择先进的防水材料和合理的施工工艺。在现代建筑的屋面防水中,已经开始采用新型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防水效果较好。另外,还采用刚性防水技术,即以水泥、砂、石为原料,掺入少量外加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通过调整配合比,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防水材料做建筑防水层的屋面,使建筑屋面具备较强的抗渗透能力。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建筑施工技术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三维建模,它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施工现场,便于向管理人员直观地展示施工难度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用先进的信息分析工具,可以准确掌握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工程的施工概况,有利于对建筑工程进行平面设计和组织设计等,使施工更加规范。其次,利用统计机等信息仿真技术模拟施工的全过程,可以对施工有一个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总体地把握。建筑施工是极为复杂的工程,采用统计等仿真技术可以将人们无法全面掌握的实际系统转化为较抽象的模拟系统,便于施工人员管理。再次,采用信息技术将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字模型,能够得到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数据,以这些数据为施工的依据,可以使施工更可靠,更具科学性。除此之外,运用信息技术可实现用虚拟技术模拟真实环境。它主要包含人工智能、统计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机械技术等,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电脑屏幕上生动的播放影像,给施工人员带来直接的视觉刺激。在虚拟的环境中,施工人员对真实施工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在头脑中形成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2.2 建筑施工技术将向绿色节能技术发展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建筑节能的重视,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必然趋势。发展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低能耗、经济性和舒适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比如未来太阳能技术将被应用在建筑领域,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极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环保效能。在建筑楼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物用电。除此之外,地源热泵技术也将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它能够降低建筑屋内的热量散失,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节能技术。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将会不断创新,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大对节能新技术和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继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现代物业.2012,01.

[2]叶慧珍.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2012,03.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桥梁建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桥梁建筑施工中的几个质量问题

(1)桥梁建筑施工完成后,环境变化破坏了混凝土的结构,影响了桥梁的质量。桥梁建筑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材料,由于裂缝和气泡的存在,具有很大缺陷,在施工完成后,空气中的水及一些具备侵蚀性质的化学物质,会通过与混凝土的表面接触而进入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并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某些组成成分产生化学效应,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损伤混凝土,久而久之,整个桥梁建筑的耐久性和承受力都将受到严重打击。比如,众所周知的关于混凝土的酸碱中和反应,其中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不可小觑;桥梁建设的另一主要材料水泥,由于其中的碱会与骨料中的活性硅发生效应,通常导致混凝土开裂;从空气中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水分子以及混凝土气泡中原包含的水分,当达到一定条件时,会结冰膨胀,这种情况同样能损伤桥梁建筑的内部结构。此外,桥梁建筑的第三种施工材料钢筋,由于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水环境中容易发生铁锈反应,最后无疑也会改变混凝土的结构,侵蚀桥梁建筑。

(2)桥梁建筑施工前设计的不合理性、施工以来不断增加的负载量,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受损。虽然我国的桥梁建筑技术在不断增进,然而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桥梁毕竟不是今年新建,那些建设于若干年前的桥梁,由于受当时经济、交通等各种条件所限,设计的桥梁负荷量与今日有很大差别,根据目前的桥梁负载量,已经出现了问题,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及人口发展,各地的交通量都在不断增加,各种大中型车辆不断从原有桥梁上呼啸而过,时间一长,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受到损伤,桥梁的承载能力也将不断降低。此外,在桥梁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桥梁设计的计算失误、桥梁建筑的具体施工图纸不完整、桥梁建筑施工时的方法错误以及建筑所采用材料的质量问题无法保证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影响整座桥梁的各种效能。

二、桥梁建筑施工中的几种技术方法

(1)桥梁建筑设计时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逐步发生了重大变革,得到了突飞猛击的发展。早年主要采用现场浇注的建筑施工方法,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建造桥梁。近年来随着桥梁种类的增加以及桥梁跨径的扩大,许多桥梁建筑方面的构件生产越来越趋于预制化,机械设备获得了迅速发展,以及桥梁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不断进步,方方面面的完善最终导致了多种多种的施工方法的产生。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施工方法:就地浇注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顶推法施工、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横移施工法、提升与浮运施工法等。

(2)桥梁建筑设计时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技术。首先要重视基础施工的扩大。这方面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根据经复测后合格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在对桥梁建筑的施工现场平整后,注重运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两个点进行测量放样。二是注意务必将挖基施工作业安排在枯水或雨水较少的季节,这个时期对于机械开挖不全面的地方,可以安排人工操作,并可以随时进行基础浇筑法实施。其次是改进基坑开挖的方法。目前的桥梁建筑实施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对于构造较均匀的基坑可采用垂直坑壁基坑法;对于深度不超过5米的基坑可采用斜坡和阶梯形坑壁基坑法;对于密实粘质并且坡度层次不同的土质可采用垂直坑壁基法。第三,在对中桥墩柱基础进行施工时,通常采用的材料是钢筋,采用发的方法是对钢筋进行基础浇筑,实施时要特别注意做好石笋,达到上下层连接的目的,另外片石摆放时上下左右要有一定间隔,大约在20cm~30cm之间。第四,桥梁建筑实施时注意对桥台浇筑的装模一般采用钢模装模,浇筑时保证厚度不超过30cm,并且要进行分层;要准确测量台帽的施工。第五,对于墩柱的浇筑,浇筑时要注意不要在其表面留有蜂窝麻面等,混凝土的浇筑压强要足够以保证脱侧模,最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达到保水的目的。第六,对于桥墩盖梁的浇筑,斜面以及转弯不容易进行钢模装模,可以先完成底部装膜,再考虑侧膜。

(3)桥梁建筑施工中运用到的其他几种技术。首先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控制桥梁建筑的施工质量,务必根据相关的程序规定,在预应力张拉完成之后灌浆准备要充分,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应力损失。在执行预应力张拉时注意定时查看预应力筋的增长值,并且张拉方位要对称,力道要均匀。第二是预制临时支座。众所周知,普通桥梁建筑施工时临时支座的预制大多采用长方体的混凝土块,这种技术方法易损坏或挤动临时支座,影响梁板的位置;同时由于梁板位置的移动,造成清扫工作的困难,给施工人员带来麻烦。因此注意要注重加强临时支座的预制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第三主要是承台施工技术。由于开挖桥台基坑时需要水利条件方便,因此有效的降水设施成为关键。实践证明,最经济便捷的手段是实施轻型井点降水措施。具体的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井点降水基坑开挖浇筑垫层承台钢筋制作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养护。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基坑形状以及降水深度决定了分级井点的具体分布位置。

结语:综上所述,在桥梁建筑施工中,应当根据出现的实际情况,决定适宜有效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手段。随着近几年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桥梁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创造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在以后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应继续开拓创新,积极实践,探索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刘俊;;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操作过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3期

[2]陆仁庆;;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09年05期

[3]李扬;;砖砌体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异性柱;施工工法;高层建筑;应用解析

1 异形柱施工功法的特点及其使用的范围分析

异形柱是指在满足建筑设计的承载力和结构刚度的要求下,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设计布置的不同要求,而采取的不同几何形状的截面柱,从而达到竖向支撑的目的。异形柱截面的形状有多种,常见的几何形状为T 形、十字形以及L 形,在设计应用中,通常还要求界面的肢高肢厚比应当小于或等于4。此外,异形柱的各肢肢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是,一般提倡采用肢长相等的异形柱,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若必须采用肢长不相等的异形柱时,则要求柱的肢高比小于或等于1. 6,且肢后要求相差小于50mm。通常,异形柱在高层建筑上的应用由于其具有截面肢薄的特点,使得构件的性能与矩形柱之间会出现诸如受力特征、构造方式以及变形机理等的差异。

从异形柱出现到广泛的应用以来,人们对异形柱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异形柱的设计以及布置,这是因为,传统的框架结构柱子一般采用巨型截面,墙体不能完全将其包围,使得柱角有一部分在房间中,从而限制了加剧的摆设,限制了建筑的空间。因此,异形柱在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对空间的布置比较关注。此外,由于异形柱建筑结构美观,并且将建筑的使用功能灵活的与建筑结构的受力有机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异形柱结构符合室内的布置要求,能够很好的连接填充墙,在房屋防震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鉴于异形柱的众多优点,使得其广泛的在高层建筑上应用,但是,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讲,异形柱施工工法的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地震设防烈度为6 ~ 8 度的普通高层居住建筑。

2 异形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异形柱的施工也分为几个阶段,但不论是哪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全程控制,并要求施工人员数量掌握施工的技巧方法。一般来讲不同的施工阶段所要求的重点不同:

( 1) 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和其他施工一样,在异形柱施工前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首先,材料的准备。原材料是异形柱施工的前提。在施工前要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并保证材料的质量。通常异形柱施工所需的材料模板有竹胶板,双面胶带、方木、对拉螺栓( 直径为14mm) 、扣件以及钢管等。异形柱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需要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标准要求,检测得到的二级抗震结构设计的钢筋强度值应当符合抗拉强度值与屈服强度比值大于或等于1. 25,并且要求钢筋屈服强度值与标准的比值小于1. 3。同时,混凝土骨料应采用中砂,粗骨料采用的碎石直径应小于31. 5mm,而混凝土用水可直接采用饮用水。其次,器具的准备,器具包括施工所需的机械装备,如输送泵,还有检测装备如检测尺,还有其他的搅拌机、配料机等。

( 2) 施工中的操作工艺。异形柱的施工原理是在柱和墙的钢筋验收完成后,模板校正与穿墙螺栓同时进行,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在拆除模板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在拆除后保护结构的棱角。异形柱的施工工艺流程为: 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对墙和柱弹线,然后绑扎墙和柱的钢筋并同时制作模板,完成后,对钢筋进行验收,合格后,安装模板,并校正、加固模板,然后浇筑并养护混凝土、拆除模板并检验异形柱构件的尺寸外观。其施工要点有以下几点: ①钢筋的绑扎。绑扎前需要对每个柱子的箍筋数量进行计算,沿着柱子对箍筋弯曲与叠合处进行纵向交错的布置,保证柱激、柱顶以及梁柱交接处的箍筋间距符合标准。同时在绑扎刚劲时,还要注意钢筋的位置,严格按照施工的工序要求,在保证异形柱有效截面的同时,对梁柱交接处进行加密加固处理。此外,由于钢筋纵向受力的接头处构件受力薄弱,应当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该部位的钢筋接头数量不能超过一个。②模板的安装与加固。在安装模板前,需要对模板进行除锈、抛光处理,并定位模板,在校正好位置和垂直度后,在进行安装。一般来讲,所选用的模板为竹胶板,厚度为10mm,用50mm × 80mm 方木进行加固。围成正方形或矩形的异形柱的柱箍可采用单根钢管,阴角部位的定型可采用短钢管,其另一端固定在垂直柱箍上。③混凝土的施工。一般来讲,异形柱施工对混凝土的砼强度等级要求较高,在应用中,要保证混凝土基础垫层、剪力墙和圈梁以及过梁等砼强度符合所规定的标准。可先采用泵送会凝土,并将坍落高度控制在160mm ~ 180mm 之间,然后对异形柱进行连续浇筑,并分层振捣,以避免出现缝隙,然后拆除模板,并马上对混凝土成品进行保养维护,一般来讲维护时间应当在两周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当楼板与柱的混凝土强度不相同时,框架节点的核心位置所采用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更大。并且在拆除模板时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合理的把握模板拆除的时机。

3 异形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实例

某地11 层住宅,按照7 级抗震设防,基本风压为0. 55km/O。根据要求,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所采用的柱截面形状包括矩形、L 形和T形。其中梁为矩形,坡屋顶最高点距离阁楼面有3. 6m。该施工项目的设计、材料尺寸、是过程均达到了规范所要求的标准,满足了建筑的质量要求。该异形柱结构的侧向刚度良好,并且有较小的侧向变位。在提高建筑结构舒适度的同时,还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从工程的实际效果来看,反应良好,我国同类型项目提供了经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异形柱的施工工法是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施工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不仅提高了建筑居住对空的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正是其具有众多的优势,使得异形柱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中,还应当注意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美森.异形柱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3( 03) : 21- 27.

[2]马海彬,邱石春,姚传勤. 异形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2013,44( 03) : 236 - 238.

[3]孟凡文.探析高层建筑施工中异形柱施工工法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 16) : 86 - 87.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转换层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转换施工,它是进行建筑施工工程中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相接施工应用,既是上部建筑结构的空中基础部分,同时又是下部建筑工程的封顶结构部分,对于建筑工程及其结构的安全质量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高层建筑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数量以及规模都在不断增加,虽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发展,但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结合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特点与类型,并根据建筑转换层的施工特点,对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措施进行分析与论述。

1、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特点与类型分析

1.1 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类型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按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功能作用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转换层形式,一种是进行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施工应用的建筑结构转换层,另一种是用于建筑功能转换施工应用的建筑功能转换层。

其中,建筑功能转换层,主要是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在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中间部分进行拦腰设置的一个建筑设备层形式。它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楼层过高,导致施工过程中从地面进行施工水电的供应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受到建筑施工环境变化性特点的影响,为了方便进行建筑施工水电的供应以及建筑功能结构的完善,因此,就在高层建筑的中间层,进行一个专用功能转换层的设置,这样的建筑转换层也被称为是设备层,主要用于进行建筑功能设备的设置存放与转换实现。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小对建筑规划空间的占用,建筑功能转换层的高度一般要求设计在2.2m范围以内。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结构转换层,主要是用于进行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转换,是在不同建筑结构形式之间进行与实施的。

1.2 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中转换层在建筑结构功能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建筑转换层的转换结构构件内部需要很大的平衡力,这也是建筑转换层施工设计中的设计重点与关键点。其次,在建筑转换层中,建筑转换层的结构构件通常还是建筑上部结构跨度的多个倍数,并且进行建筑转换层结构质量控制中,转换层中结构构件的竖向挠度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目标对象。再次,在建筑转换层中,由于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连续施工强度比较大,并且部分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建筑转换层的施工难度比较大。最后,由于建筑转换层在建筑工程中的特殊设置,对于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设计中,需要单独进行相关施工方案的设计制定,以避免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与质量产生影响。

2、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分析

根据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特点以及相关施工要求,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及确定,在确立相关施工原则的情况下,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开展与实施。

2.1 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原则

通常情况下,进行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中,转换层中的转换梁的截面施工高度要在转换梁跨度值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范围内,根据目前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情况来看,建筑转换梁的截面施工高度通常在1.6m至4.0m之间,较小的建筑转换梁截面高度值也在0.9m到1.4m之间。其次,进行建筑转换层中转换厚板的厚度设计施工中,通常建筑转换层中转换厚板的厚度值在转换梁柱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范围之内。此外,在进行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选择合理的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在进行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同时应注意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保证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

2.2 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方法

根据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方案设计不同,建筑转换层的具体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应用技术也有不同。以钢筋混凝土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为例,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施工中,主要包括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中的钢筋工程部分和混凝土工程部分三个施工内容。

首先,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系统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主要有一次性支模施工法、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法、叠合浇筑支模施工法以及埋设型钢支模施工法等。其中,一次性支模施工法,是指在进行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中,能够实现从建筑结构的转换层底部一直支撑到建筑底层地面或者是地下室底板的模板支撑系统,它主要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可以应用的支撑材料比较多,并且建筑转换层的位置比较低的结构转换层施工中;荷载传递法进行建筑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主要就是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将转换梁或者是转换板的自身荷载重量以及施工荷载等,利用模板支撑系统转移到建筑楼板中的施工方法;此外,叠合浇筑支模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叠合梁的原理把转换梁进行多次浇筑成型,这种支模施工方法在模板浇筑施工完成后,只需要对于第一次浇筑施工的混凝土荷载等进行支撑实现,具有一定的施工应用优势。

其次,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施工中,还需要进行混凝土工程部分以及钢筋工程部分的施工开展与实施。其中,在进行混凝土工程部分的施工中,主要是应注意采取相关的防温控裂措施,对于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进行控制和避免。比较常用的混凝土施工防温控裂措施主要有,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施工气候条件等的控制,并通过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各部位的温度变化监测,实现对于混凝土浇筑裂缝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此外,还可以从水泥材料选择以及混凝土保温养护等方面,控制和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的发生。而对于钢筋工程的施工,注意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中,转换梁或者是转换板的含钢量比较高、主筋比较长以及转换层梁柱节点区域的钢筋分布密集等特点情况,进行钢筋工程的正确放样以及下料施工,合理的进行钢筋就位次序的安放设置,并注意进行控制,以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钢筋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就是钢筋就位次序的设置。

3、建筑转换层质量控制体系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中,建筑转换层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避免和控制建筑转化层施工中影响质量的问题发生,保证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建筑转换层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根据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在通过对建筑转换层施工工艺流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使质量控制体系有可操作性,保持适用性,确保有效性,从根本上实现对于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的控制和保障。比如,在进行截面尺寸比较大的建筑转换层转换构件的施工中,为了保证转换层的施工质量,应注意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实施;其次,在进行建筑转换层中转换结构的自重和施工荷载比较大的建筑转换构件施工中,尤其需要对于转换层的模板支撑体系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建筑转换层的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而对于建筑转换层施工中,转换结构下层空间高度比较大,并且难以进行脚手架支撑设置的施工中,为了保证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可以通过使用在转换结构内埋设型钢的施工方法,或者是利用叠合梁施工的方法原理,进行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应用,以保证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最后,对于转换结构中竖向荷载作用比较大,并且预应力钢筋使用数量比较多的建筑转换层施工,应注意防止预拉开裂以及反拱问题发生。可以采用择期张拉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转换层张拉之前对于转换结构下部的支撑能力进行加强,保证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换而然之,转换层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贯穿施工全过程,包括从质量目标的确定,到施工组织方案的确定,再到具体的施工工序,都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从对施工人员的质量行为管理,到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选型、检测及使用,抓住每个质量控制的节点,做好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及检查,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

4、结束语

总之,建筑转换层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施工形式,进行建筑转换层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分析,有利于提高转换层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

[2]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

[3] 李根如,刘振河.建筑转换层施工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模板三角架自平衡独立支撑体系;两次支模;一次性浇筑施工;施工工法

Abstract: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more common i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general construction method is simple and safe and reliable, the construction steps - side walls - the roof of the base for the three steps to implement. But when under constraint condition on site, housing the palisade structure around the side walls and close, and not for the lateral templates and unable to set bolt, construction cannot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practice,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we through to the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expressway (single box double room) engineering, tunnel's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adopted the "template tripod self-balancing independent supporting system, two shuttering" approach to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m a complete set of construction methods, to ensure that the side wall and roof concrete casting in place at a time, leaving no construction joint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waterproof outside the box body, and improves the box indoors to avoid the effect of the water, and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theory basis for the later similar engineering and quantitative construction method, application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words: template tripod self-balancing independent supporting system; Two mode branch; One-time pour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工法特点

1.1施工成本低:本工程结合具体的施工位置条件,采用“模板自平衡支设”的方法,进行箱体内模的一步实施,操作比较简单,空间占有面积小,并且可以重复周转利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1.2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大型隧道箱体工程,同时也适用于箱体侧墙与周边围护结构较近的隧道工程。

1.3施工安全、操作简便:在进行箱体侧墙与顶板的内模支设时,采取的自平衡型支架,并与碗扣支架的合理配合应用,保证了施工人员和构件本身的安全性。

1.4该工法的优点是: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安全系数高;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2.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具有下述特点的各种大型箱体隧道的施工:

2.1箱体基坑开挖较深,且需要进行围护结构施工;

2.2箱体与周边围护结构较近,无法支设立墙外侧模、无法设置对拉螺栓;

2.3要求施工工期紧。

3.工艺原理

本工法将用工字钢和圆管钢制成的预制的箱室侧墙内模板支撑“自平衡”三角架体系,提前支设并顶固在箱室侧墙内模板处,同时结合碗扣支架搭设体系支撑箱室内顶板模板。通过这样的模板支设,利用围护结构当外模,对箱体侧墙和顶板进行了混凝土一次浇筑。采用这样的施工工艺,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省材料(增大周转材利用率)缩减工期。我们以“箱体内自平衡三角架支撑体系原理、侧墙与顶板一次浇筑混凝土”的基本原则进行施工。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施工工艺流程图

箱室一步砼模板支设

箱室一步砼浇筑

“自平衡”三角架制作

箱室二步砼侧墙模板支设

箱室二步砼顶板模板支设

箱室二步砼浇筑

图4.1 施工工艺流程

4.2箱室一步砼模板支设

4.2.1箱室底模施工要点

底板混凝土施工按设计箱体长度分段施工,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为便于立墙施工,在立墙处采用吊模的方法使立墙根部与底板混凝土同时浇筑,立墙吊模部分采用竹胶板作为模板材料。在底板钢筋上焊接竖向处钢筋,给定底板混凝土顶标高,再焊接模板方向钢筋,将吊模部分放置于横向钢筋上再用斜撑将模板支设牢固,防止出现跑模现象,在施工缝、变形缝处按设计要求设置钢边止水带并固定牢靠,以确保振捣混凝土时不变形、达到设计止水要求。

图4.2.1 箱室底板浇筑吊模支设示意图

4.2.2箱室一步砼中腹板模板施工要求

中腹板与支护结构的接触面应平整、洁净、无凸角或凹坑,平整度和基面符合设计要求。箱室内的中腹板采用木模板进行支设,通过合理计算,我们采用的横纵方木做肋板,上铺白松板做内面板,在其上部满铺一层竹胶板做外面板,并采用对拉螺栓的方法支设,为了保证模板在打灰时不跑模,需在模板下利用脚手架横向支撑管顶牢,保证浇筑混凝土一次成型,模板缝隙用海绵条与双面胶。敷设外防水层前由人工将接触面清理平整、洁净,围护结构的处凸部分必须进行剔除清平防止破坏防水层;立墙内模前对隐蔽工程须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a)、中腹板模板横向示意图(b)、中腹板模板纵向示意图

图4.2.2 箱室一步砼中腹板模板支设示意图

4.3箱室一步砼浇筑

箱室一步砼模板支设完毕以后,经过验收合格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浇筑过程中,注意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塌落度要求,加强对边立墙和中立墙下部“八字”部位的振捣工作,浇筑完毕混凝土养护后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拆模准备后续工作。

4.4“自平衡”三角架制作

4.4.1箱室的侧墙模板设计为统一整体,并为三角斜撑体系。我们采用北京钢支架加钢模板板的钢木组合模板支设,侧墙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差尽量缩短,较小因混凝土收缩徐变而引起裂缝。

4.4.2侧墙自平衡体系的计算。由于侧墙采用大型钢模板,墙高4.6~5.5米,且因止水要求不能使用对拉螺栓,故需才用定型刚性支架作为支撑,使其保持自平衡状态。根据计算我们决定设计一个“三角斜撑的自平衡体系”框架,将其完全靠紧在侧墙模板处。

为使侧墙模板在受力状态下自成体系,保持自身稳定性。侧墙支撑采用定制的刚性支架支撑,刚性支架与底板预埋钢板焊接,间距1.5m。三角架体横纵向采用20#槽钢焊接固定,斜撑采用壁厚5mm的275钢管,根据受力计算和设计,斜撑设置为两道,其角度为安全角度300、600和900主横梁与斜撑钢管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并保证焊接质量。

图4.4.2 三角斜撑的自平衡体系支架示意图

4.5箱室二步砼侧模板支设

箱室立墙内模采用钢木结合的材料,面板采用5mm厚钢板,后设置纵向80mm槽钢@300mm,后设置横向100mm槽钢@1200mm,槽钢后设置纵向方木(15cm*15cm)@900mm,后设置纵向1.2m双托脚手架管,架管后设置15cm*15cm的横撑方木,横撑方木后设置“自平衡”三角架体系,内侧模设置完毕以后,进行碗扣支架的搭设并加固。

图4.5 三角斜撑的自平衡体系支架支设示意图

4.6箱室二步砼顶板模板支设

顶板模板在支护前先搭设顶板底模板支架(50mm的钢管),纵、横向间隔0.6m连续布置,从底板向上间隔1.7m连续设置一层连系杆,共设置3层,使支架连接成整体。支架底托安放在地道的底板上,支架顶托铺放0.1m×0.1m×1m的方木,在方木上放置钢模板。将钢模板调平连接成为一体,作为顶板的底模板。同时做好剪力撑设置,保证支架体系的整体性及稳定性。

图4.6箱室二步砼顶板模板支设示意图

4.7箱体二步砼浇筑

箱体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为大体积浇筑,结构外侧面施做全密封柔性防水层,封闭式地道为单箱双室。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其水灰比和坍落度,在现场设置有专人进行负责,保证其浇筑顺序和浇筑速度,并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确保其内坚外美的效果。

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箱室侧墙较高,防止振捣不到位,因此必须采用人工进入到侧墙内进行振捣工作,分层分段进行浇注施工,随着混凝土浇筑的不断上升,最后将侧墙顶部的钢筋恢复。

5.材料与设备

5.1.材料:根据施工工法的制定和现场实际情况,配置275钢管、20#槽钢、碗扣支架、脚手管、上下托、密目网、白松板、方木、竹胶板、钢丝绳和钢板等材料。

5.2.机械设备:

表5.2 机械设备一览表

6.质量控制

6.1箱室内碗扣支架搭设体系按照《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执行并安装牢固,所有支架扣件的接点必须扣接紧,防止漏扣和脱扣,在总体支架搭设完毕后进行内部剪刀撑的设置,保证整体架体的稳定性,防止跑模造成漏浆。

6.2箱室内模板安装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认真执行,模板安装前进行预拼,并测量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后进行拼装,在拼缝部位做好链接,并设置海绵条。

6.3精确计算箱室内侧墙自平衡式三角架的受力状态,保证箱室内部支撑体设计的安全性和轻便性。

6.4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侧墙分段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加强对侧墙底部和与顶板连接部位的“八字角”处的振捣。

6.5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箱室内的架体进行监控,测量其垂直度和沉降等。

7.安全措施

7.1为规范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有关规定执行。

7.2正式施工前,技术人员要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针对模板及支撑支架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7.3根据本工艺三角架支撑体系设计,选择良好的管材和管件,并焊接牢固,保证支架的安全稳定性。

7.4在使用吊车进行箱室内架体吊装和安装和成型整拼模板吊入时,必须设有专人配合和指挥。

8.环保措施

8.1施工期间噪声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执行。

8.2现场所使用的所有固定的机械设备和备用发电机等,设置于施工场地临建房屋内,房屋内设隔音板,使其与外界隔离,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

8.3各项施工部位均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时间。

8.4施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9.效益分析

通过理论化技术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方案和理论分析方法,将研究成果具体应用到实际工程实施上。

在社会效益方面,采用此施工工法工期提高了55%,实现在短期内安全、高效、环保的将箱室施工完毕;

在经济效益方面,与以往传统施工工艺比较,施工周期缩短、节省材料的投入使用量、提高材料的周转使用率,最终通过技术的改革创新实现节约成本3.4%;

在环保方面,由于箱室为两次施工完毕(箱室侧墙和顶板一次砼浇筑),大大节省了材料投入量,提高了材料的周转使用率,节省了施工机械的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机械废气排除和能源材料低碳的效果。

10.应用实例

天津市滨海新区快速路工程隧道工程,下穿公路隧道封闭式箱体为钢筋混凝土单箱双室框架结构。根据本工法的成功应用,我公司在业主规定的时间内,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座大型单箱双室的箱室隧道施工完毕,确保了其他相关联工程的实施,赢得了业主的好评;通过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与以往施工方法比较节省的施工成本60余万元,为公司节省成本创造了效益;通过在本工程实例的具体实施,制定了一整套先进的施工工艺,总结了施工经验,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施工任务,这充分说明了该工法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展开阅读全文